資訊

笑櫻壺

笑櫻壺明代誕生的笑櫻壺,堪稱紫砂藝術中的永恆經典。其壺身線條如俠客般剛毅挺拔,卻在轉折處暗藏柔情——這般「鐵漢柔情」的特質,讓多少茶人為之傾倒。有老茶客這般形容它的沖茶神韻:「冷峻壺蓋下湧動著滾燙茶湯,恰似俠骨丹心,茶香醇烈如刀,回甘綿長似劍,真乃壺中豪傑!」罂瓶溯其源頭,竟與宋代文人的風雅酒具有著不解之緣。當年盛酒的罌瓶,經由明代宗師徐友泉巧手點化,化身為掌心可握的「小罌壺」。奈何「罌」字艱澀,市井流傳間竟訛作「小英壺」,這一誤便是數百年光陰。時至近代,紫砂界迎來戲劇性轉折。顧景舟大師的高徒潘春芳,畢業後首件作品便是改良此壺。命運弄人,這把未臻完美的壺作被陶瓷公司領導相中,一句「請顧老提點」的指示,竟打破「師不做徒壺」的行規。誰曾想,這場破例成就了紫砂史上的傳奇——經顧老妙手重塑的「小英壺」,從此脫胎換骨。笑櫻壺關於壺名演變的考證,江湖上流傳三大掌故:✧ 外交佳話說:1966年中日建交之際,周總理擇此壺贈友邦。見壺側曲線如含笑仕女,兼取東瀛櫻花意象,遂與顧景舟、高莊教授共議改名「笑櫻壺」。✧ 文典溯源說:取《聊齋》嬰寧「一笑解千愁」典故。壺身流轉的多彩窯變,恰似那跨越文化的會心一笑,暗合「君子和而不同」的東方哲思。學者釋其深意:「和」顯開闊胸襟,「合」見處世智慧,正與紫砂溫潤包容的秉性相契。✧ 文人雅化說:後世藝匠嫌「小英」過俗,遂借諧音轉為「笑櫻」,平添幾分詩意。正如紫砂藝術本身,總在實用與風雅間尋得平衡。

 
 0

江案卿與他的「獅球壺」

江案卿:清末民國的仿古大師江案卿(1886-1953),又名江祖臣,宜興大浦洋渚人,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紫砂藝人,同時也是紫砂名家裴石民的姐夫與恩師。他的製壺技藝精湛,尤其擅長仿古,當時業界有「仿古明有陳光明,暗有江案卿」之說,足見其功力深厚。可惜他的傳世作品不多,目前僅見供春茶具、竹根仿古壺、竹春茶具、獅球壺等少數幾款。1912年,正值宜興蜀山「陽羨紫砂陶藝工業公司」興盛之時,江案卿受聘為技師,專門製作高級紫砂壺。其中,他創作的獅球壺曾參與南洋勸業會展覽,並於1915年獲選參加美國「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」,最終奪得獎項,從此江案卿獅球壺聲名大噪,他也因此被推崇為民國獅球壺製作第一人。獅球壺獅球壺:經典的筋紋與塑器結合如今流行的獅球壺,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,是清末民初常見的民間茶具器型。一般以葵瓣式為主,壺鈕上伏有一隻戲球的獅子,因而得名「獅球壺」,又稱「伏獅壺」。1. 吉祥寓意:獅(師)與仕途「獅」與「師」同音,古代有「太師」、「少師」等官職,因此世人常以獅球壺象徵家族世代高官厚祿、興旺發達,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。2. 造型特點:伏獅與筋紋的完美結合壺鈕伏獅:獅球壺最鮮明的特徵,便是蓋上那隻憨態可掬的伏獅,獅子造型通常塑造得生動討喜,氣孔巧妙地從其蜷臥的腹下雙腿間穿出,兼具實用性與美感。八瓣筋紋壺身:獅球壺的壺身通常以八瓣筋紋(或四瓣筋紋)構成,部分器型稍高,但多數仍作扁球狀,以便與伏獅的動態相呼應。壺頸與壺蓋配合筋紋,呈八角形,由於器身較扁平,蓋沿較短,使茶葉有更大的舒展空間。

 
 0

西施壺

西施壺顧名思義,壺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,後人覺此名不雅,改稱「倒把西施壺」。西施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浣紗女,天生麗質,嫵媚動人,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。西施壺不僅是資深茶人必收的「愛寵」,更是許多壺友入手的第一款紫砂壺,其器型圓潤優美,深受男性偏愛,亦是女性品茶首選。西施壺西施壺之美,美在何處?1. 美在圓潤西施壺講究珠圓玉潤、骨肉亭勻,蓋與壺身結合為圓球體,配以圓球形壺鈕,壺身飽滿,線條流暢,看似簡約,實則嚴謹,渾然天成。2. 美在協調藝術上,西施壺要求口、蓋、嘴、把、肩、腰的比例協調和諧,勻稱流暢。一把上乘的西施壺,從點到線,從線到面,處處透出柔美之態。西施壺 出水3. 美在細節工藝上,西施壺的嘴與把均採用暗接技法,最難之處在於銜接的吻合度與流暢度。壺嘴圓、小、短,如美人櫻桃小口;壺把上細下粗,呈倒把狀,似美人飄逸長髮;壺蓋為截蓋式,與壺身密合,蓋鈕精巧秀氣,更添雅緻。4. 美在把玩作為「美人壺」,西施壺一般不做大壺,容量多在80ml~150ml之間。以此壺泡茶,經年摩挲,砂質愈發光滑細膩,猶如少女吹彈可破的肌膚,令人愛不釋手。如何辨別一把上乘的西施壺?一把上乘的西施壺,壺嘴、壺把與壺身必須圓潤雅致,渾然一體,彷彿自然生長而出,毫無雕琢痕跡。唯有如此,方能展現西施壺的極致之美。西施

 
 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