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案卿(1886-1953),又名江祖臣,宜興大浦洋渚人,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紫砂藝人,同時也是紫砂名家裴石民的姐夫與恩師。他的製壺技藝精湛,尤其擅長仿古,當時業界有「仿古明有陳光明,暗有江案卿」之說,足見其功力深厚。可惜他的傳世作品不多,目前僅見供春茶具、竹根仿古壺、竹春茶具、獅球壺等少數幾款。
1912年,正值宜興蜀山「陽羨紫砂陶藝工業公司」興盛之時,江案卿受聘為技師,專門製作高級紫砂壺。其中,他創作的獅球壺曾參與南洋勸業會展覽,並於1915年獲選參加美國「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」,最終奪得獎項,從此江案卿獅球壺聲名大噪,他也因此被推崇為民國獅球壺製作第一人。

獅球壺:經典的筋紋與塑器結合
如今流行的獅球壺,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,是清末民初常見的民間茶具器型。一般以葵瓣式為主,壺鈕上伏有一隻戲球的獅子,因而得名「獅球壺」,又稱「伏獅壺」。
1. 吉祥寓意:獅(師)與仕途
「獅」與「師」同音,古代有「太師」、「少師」等官職,因此世人常以獅球壺象徵家族世代高官厚祿、興旺發達,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。
2. 造型特點:伏獅與筋紋的完美結合
壺鈕伏獅:獅球壺最鮮明的特徵,便是蓋上那隻憨態可掬的伏獅,獅子造型通常塑造得生動討喜,氣孔巧妙地從其蜷臥的腹下雙腿間穿出,兼具實用性與美感。
八瓣筋紋壺身:獅球壺的壺身通常以八瓣筋紋(或四瓣筋紋)構成,部分器型稍高,但多數仍作扁球狀,以便與伏獅的動態相呼應。壺頸與壺蓋配合筋紋,呈八角形,由於器身較扁平,蓋沿較短,使茶葉有更大的舒展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