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百年來,紫砂茶具一直備受珍視。
一些作品經過代代相傳與創新,成為舉世聞名的經典。
其中,「掇球壺」是最典型的代表。
在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名家展廳中,陳列著三把掇球壺:
-「大亨掇球」
-「友廷掇球」
-「壽珍掇球」
每把皆出自紫砂名家之手,
分別代表三個時代、三種風格。
大亨掇球
由清代嘉道年間的邵大亨創作。
作品雍容大度,氣韻生動。
大亨心高氣傲,不畏權貴,不媚世俗。
民間有一段他的傳說:
他的壺千金難求。
一名丫鬟因摔破權貴珍藏的大亨壺而面臨死罪。
為救人,大亨帶了一竹籃十幾把壺送給權貴,
分文不取,救下人後轉身離去。
他的壺,如他的人,清風明月,昂揚挺拔。
友廷掇球
由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邵友廷製作。
友廷掇球繼承了大亨壺的雄渾氣勢,
但進行了大膽創新:
拉高壺頸,壺嘴微曲略直,增強衝力感,
壺口放大,壺蓋抬高成半球狀,壺鈕更圓。
整體更貼近「掇球」之名。
從審美角度看,
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創造,
承先啟後,為壽珍掇球鋪路。
壽珍掇球
程壽珍為邵友廷養子,承襲家學,風格樸素。
他在前兩者基礎上進一步精進,
使壺鈕、壺蓋、壺身形成真正的三球重疊,
徹底展現「掇球」的奧義。
可以說,掇球壺在壽珍手中,
才真正達到了「名符其實的完美境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