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ao Songting

趙松亭

趙松亭
一、詩書畫印融壺中——東溪先生的藝術境界趙松亭(號東溪),清道光、咸豐年間公認的紫砂製壺第一人,不僅技藝超群,更精通刻繪、書畫,堪稱文人陶藝家的典範。其親製紫砂壺將「詩、書、畫、印」完美結合,每一件作品皆如立體丹青,當今藏家手中真品已如鳳毛麟角。

他與清末著名鑑藏家吳大澂(愙齋主人)交誼深厚,二人常共研壺藝。在吳府期間,趙松亭得以遍覽所藏鐘鼎古器,並以「支泉」為款(自謙師承邵家壺支脈),創製出一系列渾樸雅緻的茗壺,壺底鈐吳氏收藏印,蓋內則署「支泉」,成為這段藝術交流的見證。
「支泉」「支泉」二、從客卿到自立門戶——創業之路1894年,趙松亭婉拒吳府續聘,返鄉宜興上袁村,開啟事業新篇:

三線並進:親製茶壺、招募匠人(如邵步雲、儲銘等)、租窯燒造

外銷突破:1906年承接南洋訂單,推出《獨鈕洋桶壺》風靡泰國

釉彩創新:研製多種紫砂泥色與貼花、掛釉技法,突破傳統
三、亂世中的「復興窯」傳奇1924年軍閥混戰,紫砂業蕭條,趙松亭卻傾盡家財重建「復興窯」(1925年),兩年內實現逆襲:

壟斷租界市場:上海租界茶肆專用其「貢局系列」壺(如順治、雍正、乾隆貢局款),出口供不應求

仿古策略:指導兒子趙廉太與匠人(王寅春、潘石根等)仿製朱泥小品,巧妙結合歷史款識與當代工藝
四、真偽難辨的傳世遺珍如今市場所見趙氏壺多為後仿,真跡特徵包括:

「支泉」蓋內款(早期吳府合作階段)

「貢局」系列的包邊工藝(口沿、壺腳處包金屬片)

壺身自刻書畫的文人氣韻

趙松亭打破陳規的創新精神,為紫砂史留下承先啟後的印記。下次若遇「東溪」款壺,不妨細品:是穿越百年的真跡,還是後人致敬的匠心?

藏家筆記:
曾見一柄「支泉」款仿古壺,泥料溫潤如緞,刻梅枝如刀劈斧斫——真偽姑且不論,那份晚清文人的孤傲氣質,倒是刻進砂骨裡了。

發表留言

請注意,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。